第A04版:A04
本版标题
  • 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的意涵

  • 后现代理论对马克思历史观的误读

  • 历史的意义

  • 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的意涵

· ·

马克思“世界历史”概念的意涵

◇段光鹏

相比黑格尔主张“哲学地”理解世界历史,马克思则完成了实践、感性活动层面的“世界历史”概念,主张从“现实的人”的活动出发来理解世界历史,认为只有现实的世界历史本身是一个辩证的过程,作为该过程的思想反映的观念认识才是辩证的。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世界历史”概念的革新与重构,实现了历史解释原则的创新,赋予“世界历史”概念新的意义。

世界历史是人通过人的劳动

而诞生的过程

马克思指出,黑格尔“只是为历史的运动找到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这种历史还不是作为一个当作前提的主体的人的现实历史,而只是人的产生的活动、人的形成的历史”。一方面,黑格尔仅仅抓住人和自然的思想本质,不是从现实而是从绝对的、不变的抽象实体出发理解历史。另一方面,黑格尔把人的抽象即自我意识当作世界历史的主体,认为作为精神辩证历程的世界历史只不过是自我意识的外化及其扬弃。可见,黑格尔对世界历史的理解始终停留在思维意识的内部,作为意识的绝对外部、以“现实的人”为主体的现实的历史尚未得到真正的理解。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这部手稿以人的类本质为出发点的异化史观体现了黑格尔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尽管其中经过了费尔巴哈的中介;以进行对象性活动的对象性存在物为出发点的现实逻辑体现了马克思在何种程度上超越了黑格尔,尽管只是以隐蔽的形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