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工作能力 增强理想信念教育成效
◇宋晓修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对于未来目标的向往和追求,是大学生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崇高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当代大学生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投身祖国振兴发展,应当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新时代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能力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是辅导员首要的角色定位,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主体、人力保证与专职力量。辅导员队伍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既是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队伍,也是“大思政”格局下的关键力量。强化辅导员队伍思政教育能力,是提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题中之义。当今世界,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等多重局势,社会思潮多元、多变,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具备“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能力。“因事而化”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而进”就是要契合学生成长规律,教育工作恰如其时;“因势而新”就是要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因此,高校辅导员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增强职业素养,以过硬的政治素质、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应对工作中的挑战,提升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完成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