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专业自主性
◇郑广怀
专业自主性是指专业可以自由控制自身工作的理念、条件和内容,不受任何其他行为者的干预。现实中,拥有绝对自主性的专业较为罕见,专业自主性的实践实际上建立在国家、社会和专业三者的关系上。
专业自主性的现有定义,大致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宏观上,它是指作为集体的专业对来自国家、市场和公众的影响具有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政治自主性(相对于政党和国家)、意识形态自主性(相对于主导性的意识形态)、经济自主性(相对于主导性的市场力量)。中观上,它是指专业确定自身工作框架或体系的自主性,例如,专业系统的组织和规制、专业准入、专业教育、专业管理理念等。由于承担相关职能的一般是专业社团或行业协会,因此也被部分研究者称为“法团自主性”。微观上,它是指专业人员个体或团队对专业实践的内容、框架和管理的影响力,如专业人员在选择方法、决定工作时间和空间以及选择专业评估体系上的自主性。微观自主性主要见于一线服务提供中,因此一般称为“临床自主性”或“技术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