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物流类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应用型本土国际化人才
创新物流工程与管理专硕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现代产业学院推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改革
【视点+广告 浙江万里学院】图片
(视点+广告)
【视点+广告 浙江万里学院】图片
【视点+广告 浙江万里学院】图片
创新物流工程与管理专硕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胡玲玉 张昕明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主渠道,是主动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路径。高校应立足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物流转型升级对新时代物流专业型和应用型高层次物流人才的需求,紧密围绕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主线和目标,着力创新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切实提升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但长期以来,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惯性、操作困难度及实施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实践能力培养一直是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依然面临着人才培养定位矮化、实践培养环节简单化以及培养过程与学术学位研究生趋同问题,导致实践能力培养成效不突出,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建设成效不显著。
坚持“以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将专业实践嵌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高校、企业、政府联合论证培养方案,灵活运用教学方式等路径,将专业实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同提升研究生应用性研究能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区域经济发展、企业发展需求和物流人才质量标准为导向,参照各级工程教指委关于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聘请专家进行联合论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建立基础理论与企业实践深度融合的物流工程与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培养方案。此外,还应以培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夯实物流知识基础、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为核心,探索符合物流人才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如开设实践应用课程,聘请企业专家、校外导师通过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或模拟训练等方式,加强综合训练、仿真训练和创新训练;鼓励研究生参加物流设计大赛等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以学科竞赛进行专业研究,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