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智背景下
学术评价理论与实践创新
【图片新闻】两百余件珍贵文物展现曾、楚两个诸侯国悠久历史
加强东亚唐诗学文献整理与利用
建立全面的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
将智能科技转化为传播发展新变量
高校古籍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艺术赋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翻译能力建设
【图片新闻】两百余件珍贵文物展现曾、楚两个诸侯国悠久历史
加强东亚唐诗学文献整理与利用
本报讯 (记者查建国 陈炼)9月21—22日,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等主办的“2024东亚唐诗学青年学者论坛暨国际硕博论坛”在沪举行。
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在世界文学中也享有盛誉。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表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唐诗在推动文化交流与互鉴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纽带作用,深刻影响并推动了东亚文明的历史进程。要持续加强东亚唐诗学文献的整理与利用,推动唐诗学研究深入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唐诗学研究中心主任查清华认为,唐诗以各种形式在东亚广泛传播,学唐、崇唐的风气长盛不衰,这不仅扩大和深化了唐诗的传统,还汇聚了丰富的审美经验,传递着多方面的文化信息。东亚的唐诗接受活动主要包括辑校、编选、注释、评论、翻译与创作等形式,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唐诗学资源。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表示,近代以来部分海外唐诗典籍的回流,以及当代日、韩等国唐诗古籍的整理、发布和数据库的建立,为新时代唐诗文献的全面整理与系统掌握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材料的发掘与搜集,深刻推动并启发了古代文学和东亚唐诗学研究的创新。在中国唐代文学学会会长、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浩看来,唐诗学研究需要处理好理论与事实、材料与方法的辩证关系。东亚唐诗学的新材料不仅包括日、韩等国的本土文献,还包含大量由中国传入及由日韩学者编撰整理的汉语文献。这些文献与中国本土材料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应尽可能利用有利条件对东亚唐诗文献进行系统搜集与整理。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伯伟提出,研究包括唐诗学文献在内的东亚汉籍,首先要做好文献的梳理与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问题。要把汉文化圈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将东亚各国文献进行比较,探究并评价其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