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A02
本版标题
  • 探索数智背景下
    学术评价理论与实践创新

  • 【图片新闻】两百余件珍贵文物展现曾、楚两个诸侯国悠久历史

  • 加强东亚唐诗学文献整理与利用

  • 建立全面的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

  • 将智能科技转化为传播发展新变量

  • 高校古籍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 艺术赋能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

  • 增强粤港澳大湾区翻译能力建设

  • 【图片新闻】两百余件珍贵文物展现曾、楚两个诸侯国悠久历史

· ·

高校古籍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本报讯  (记者张清俐)9月20日,2024年全国高校古籍保护利用工作会议在山东济南召开。会议期间,由山东大学图书馆整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稀见说唱文献丛刊》正式发布。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陈郭华表示,进入新时代,古籍整理研究和保护利用事业如何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必须面对和回答的时代课题。做好古籍保护利用工作需要深挖古籍的学术价值,坚持守正创新,推进成果转化。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向阳介绍,山东大学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具有明清善本古籍多、地方志古籍全以及古籍书目文献丰富的典藏特色。迄今,已有87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273部古籍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其中,《方望溪先生文稿》等5部古籍列入国家珍贵古籍特展。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卢伟回顾了高校古籍保护利用工作的成绩与经验。他呼吁,要充分开发和利用高校馆藏古籍资源,揭示古籍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会议由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图书馆、山东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