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天下中国人世界认同的文化心理机制
◇韦庆旺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根植于中华文明深厚土壤,深刻体现了文化自信和世界胸怀。家国天下,自古就是中国人处理个人与家、国、天下间关系的文化心理机制和意义系统,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心理资源,家国天下为现代中国人应对现代社会个体自我从“己—家—国—天下”社会连续体中“脱嵌”的危机提供了“再嵌化”的土壤和养料。通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与世界和平发展,离不开每一个现代中国人以家国天下为底蕴来建构世界认同。
家国天下是中国人
自我概念的有机连续体
中国人的自我概念不是西方式的自我与社会分割对立、自我优先的个人主义的自我概念,而是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紧密相依的、大我优先的家国导向的自我概念。从自我概念和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家国天下是中国人自我概念的有机连续体。按照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理论,中国人自我概念的边界是一个从自己到亲人、熟人、单位、社区、社会,以至国家和天下的可拓展的有机连续体。因此,一个典型的中国人不会首先把自己看作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独立的个体,而是看作在与他人和社会紧紧相互依存关系中依据不同情境承担一种或多种特定角色责任的社会关系节点。当个体的利益与他人的利益和更大的集体及社会的利益相冲突时,中国人不会毫不犹豫地以自我为中心去满足自己牺牲他人,而是常常把自我的认同从个体扩展到更大的社会关系中,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个大我可以拓展到家、国、天下。用现代文化心理学的概念来分析,中国人的自我是集体主义的互依我,而西方人的自我是个人主义的独立我。在经典的以回答“我是谁”来进行自我描述的大量研究中发现,具有独立我自我概念的西方人更多地使用个人的能力、兴趣和特质来描述自己,而具有互依我自我概念的中国人更多地使用自己的社会角色来描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