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A06

华侨华人家国情怀的心理结构

◇于海涛

“情怀”指的是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是以人的情感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高尚的心境,带有情绪的倾向性。家国情怀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人们基于家国的归属意识和热爱的情感而生成的使命与责任,是一个人对家庭、社会、国家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个体对社会责任和国家前途命运所展现的使命担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家国情怀作为特有的价值信仰和民族精神得以长久延续,既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方式的积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化而成的一种人格特质。孟子强调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就是天下、国、家一体相连的明确表达。中国人在这种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情感认知的状态下形成了中国式的“家国情怀”,即个体对其所生活的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的认同、维护,表现为情感和理智上热爱共同体,自觉承担共同体责任。

华侨是指定居国外的中国公民,华人是指加入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具有中华民族血统的人。国侨办数据显示,我国是侨务资源大国,目前海外华侨华人总数已达6000余万,分布在全球198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归侨侨眷人数达3000余万。华侨华人既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也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参与力量。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侨务工作,多次指出广大海外侨胞具有家国情怀,是推动住在国同中国各领域交流合作的“桥梁”,更是共筑中国梦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见,厘清海外华侨华人家国情怀的心理结构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