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国家对外交往贡献区域国别学力量
长江经济带国家整体发展支撑力不断增强
拓展江苏社会学创新发展空间
【图片新闻】从“密勒氏评论报抗战珍存”中汲取奋进力量
用科学文明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图片新闻】从“密勒氏评论报抗战珍存”中汲取奋进力量
为国家对外交往贡献区域国别学力量
◇本报记者 张清俐
11月2日,第四届全国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区域国别学青年50人论坛在聊城大学举行。论坛旨在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发展,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国别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与会学者围绕推进区域国别研究、探索区域国别研究的人才培养模式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学术宗旨
区域国别学是对国家对外交往和时代需求的有效回应。自教育部批准成立首批高校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以来,已有400余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相继建成,实现了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全覆盖。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表示,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区域国别学已成为一门关键学科。该学科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方法,对特定国家或区域进行深入的全方位研究,旨在加强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和交流。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回顾了我国区域国别学学科的建设、发展路径及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前沿成果。他提出,相关研究机构应树立长远发展目标,与对象国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与机构所在地方政府深度融合,形成新的“产学研企政”一体化模式,使学科建设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研究机构的团队带头人应具备才、学、识、德、勤、体、人、财、物、名十大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