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A07
本版标题
  • 从瑶族音乐的文化基因看民族互动交融

  • 沉浸式戏剧创新传统观演关系

  • 革命文物的审美意蕴与时代价值

  • 沉浸式戏剧创新传统观演关系

· ·

沉浸式戏剧创新传统观演关系

◇王璐瑶

沉浸式戏剧正风行于许多城市,甚至在一些乡村也有了这一戏剧形式。它之所以受到广大青少年观众的热烈欢迎,甚至迷恋,是因为它与传统的戏剧在观演关系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戏剧是演员在台上演出,观众坐在台下观赏。而沉浸式戏剧的观众不再被禁锢于观众席上,他们可以在特定的表演空间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去的地方,并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入戏剧的故事之中;他们不再仅仅是被动的受众,而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演员。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沉浸式戏剧的剧目通过多媒体、虚拟现实、三维实景等手段,能让观众在虚拟的情境中获得在日常生活中从没有过的审美享受。总之,沉浸式戏剧把传统的“观戏”模式转变为“入戏”模式。

当代沉浸式戏剧形态

“沉浸式戏剧”这一概念虽然源自英国,但在中国传统戏曲演出中,早就存在着许多沉浸式的演出方式,如演员和观众问答,请观众上台串戏,尤其是古老的目连戏与傩戏,其演出的空间多不是舞台,而是村民的家里、打谷场上或乡间的路上。可以这样说,沉浸式的戏剧演出是中华民族戏剧的传统,因而有着厚实的观众基础。当然,今日的沉浸式戏剧和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一些沉浸式演出方式,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方式,都不完全一样。今日的沉浸式戏剧与当代社会的多元意识形态和青少年的审美趣味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