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促成长 浸润通澄明
——评《学校教育时间和空间的价值研究》
■《学校教育时间和空间的价值研究》
◇李政涛
王枬等著的《学校教育时间和空间的价值研究》,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作为国家社科基金“十二五”规划2015年一般立项课题“学校教育时间和空间的价值研究”(BBA150019)的研究成果,该书以学校教育为中心,以时间和空间为两翼,以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为聚焦点,通过研究学校教育时间和空间的历史与现状,展望学校教育时间和空间的未来与趋势,最终落脚在彰显学校教育时空的育人价值这一主题上。通览全书,可总结如下特点。
一是研究有新意。从理论上看,该书主要探讨学校教育时空的内涵及其对人的发展的影响,以此深化教育时空的理论及教育对人的生命成长的价值研究,这将有助于我们以人的发展规律为依据,以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构建起更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学校教育时空价值观。从实践上看,该书通过对优化学校时间和空间的研究,力求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人们已习以为常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反思,对学校时间和空间中存在的压抑、束缚、浪费以及安全隐患等现象进行分析反思,呼吁建立更加明亮、亲和、高效的学校教育时间安排和空间形态,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二是结构有创意。全书七个章节可归为四个部分。第一,关于学校教育的研究,包括学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学校教育的标准与特点、学校职能的演变与类型、学校教育的探索与变革等,属于前提研究层面。第二,关于学校教育时空的研究,包括学校教育时空存在的依据、学校教育时空现实的状况、影响学校教育时空的因素、未来学校时空变革的探索、未来学校时空变革的趋势、学校时空变革的原则等,属于宏观研究层面。第三,关于学校教育时空价值的理论与实地研究,包括学校时间的质性研究、教室空间的知识转型、教室文化的育人价值、讲台变迁与教师发展、教师办公室场域的教育内涵等,属于微观研究层面。第四,关于学校教育时空育人的师德研究,主要从仁爱之心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师仁爱之心的内涵、对教师仁爱之心的要求、教师仁爱之心的培育等内容,属于师德研究层面。这样的结构体现出研究者独特的视域和研究的深入。
三是主题有真意。全书以“价值研究”作为切入点,深入挖掘学校教育的时间和空间的独特价值。作者通过研究发现,从时间的角度而言,“学生”作为生存在特定时间段之中的生命体,“成长”是其生命的基本价值,这种生命价值不可估量也不能忽视;从空间的角度而言,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人,学生正从家庭走进学校,生活空间不断扩大,虽然内心世界的发现和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其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关注,但他们尚不能对此进行清晰的勾勒。因此,学校教育就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学生的成长需要是学校教育得以系列化存在的基础,学生成长需要的满足是学校教育的意义所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与归宿,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应处于核心地位。有鉴于此,作者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学校教育时空的突出价值在于“育人”,即在“传承”人类文化和创新学习中促进学生的“成长”;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浸润”中帮助学生走向“澄明”。
四是对策有深意。在研究了学校教育时空存在的突出问题后,作者提出了改进现有的学校时空,彰显学校时空育人价值的对策建议,认为新的学校时空必须从产业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这种转变趋势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从“区隔时空”走向“互联时空”;从“同一时空”走向“个性时空”;从“单一时空”走向“多元时空”。这就要求学校时空变革必须坚持如下理念:基于儿童的立场;本着生活的宗旨;秉持开放的心态。因此,学校教育时空应将学生的“成长”价值置于中心地位,学生的“生活”时空应得到延伸拓展,教师自身的成长发展也应受到关注。
总而言之,实现学校时空的育人价值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只有这样,学校教育时空才能真正成为属人的、发展的、生活的、幸福的存在。
(作者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教育基本理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