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A08

《满洲源流考》自树正统及其意义

◇耿涛

在《满洲源流考》(以下简称《源流考》)中,从乾隆上谕可明确看出,清朝统治者试图接续金朝正朔,重塑东北的民族源流脉络与政治体统。这一政治举措与此前的北方各族政权攀附华夏的行为截然不同,虽意在提升族群凝聚力,加强皇权专制统治,但客观上清朝自树正统不仅淡化了夷狄之见,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凝聚的历史印记。

北方各族政权并非像中原王朝如序列一样接替出现,也没有形成类似汉族政权那样单线演进的正统继承模式。胡鸿《草原政权的“正统观念”与历史记忆——以北族记忆中的匈奴为例》认为,北方各族政权在解释政权合法性时更多是依靠征服,通过获得盟主的地位而阐释天命之所归。显然这与华夏文明在构建合法性的取径上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当北方诸族南下之后,亟待解决面向中原的正统问题。

为此,自十六国北朝始,南下建立政权的北族王朝在建构族源、拟制正统之时,纷纷选择“攀附华夏”来推动入主中原后意识形态的构建与诠释。如匈奴对夏后氏的攀附,鲜卑对黄帝与帝喾的攀附,氐对有扈氏的攀附,羌对有虞氏的攀附。这种被王明珂归结为“英雄徙边记”的叙事模式对这些政权合法性的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开启了北族入主中原后的华夏认同之路,甚至还影响了边疆民族的族际认知与政治认同。张军《祖源攀附与十六国北朝时期意识形态建构》也认为,拓跋鲜卑将自己的历史与以往在华夏边缘的诸夷区别开来,申述族源历史的同时,也有意改变族群边界,促使认同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