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A06

城乡融合型儿童友好社区的营建

◇汪萍

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的推进下,一种具有“空间交融、要素互通、服务均等、价值共享”特质的基层社会空间——“城乡融合型社区”正逐步形成。这一现象在经济发展水平高、城乡一体化进程快、城乡差异小的地区表现显著。相较于城市社区与农村社区,城乡融合型社区因其“亦城亦乡”的独特空间形态,而成为城市与乡村互融的“缓冲带”,还因其特有的资源禀赋成为一种有别于城市和农村社会的日常生活空间。从社区要素与功能的角度看,城乡融合型社区坐拥乡村景观和自然地理资源,又同时和城市共享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社区产业多元化,城乡产业并存;社区文化既受现代都市文化辐射又有对乡村传统文化的传承;社区居民异质化程度比城市社区低,而同质化程度也低于传统的农村社会。这些确保了社区具有一定的开放度,为我们创建城乡融合型儿童友好社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支撑。

城乡融合型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现实困境。城乡融合型社区在自然、人文、经济、社会等各类资源禀赋上有着特色优势,但是创建城乡融合型儿童友好社区并非没有困难与阻力。首先,由于城乡融合型社区形态的独特性,城市和农村的儿童友好社区创建经验和标准并不能简单照搬和参照。其次,我国城乡融合型社区建设实际上会受到两股力量的交互影响,一个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推动的城市社区建设力量,一个是自下而上由居民自发产生的农村社区自治力量,他们在城乡融合型社区空间中交汇,要达成交融并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城乡融合型儿童友好社区可持续发展,则仍需要破除一些制度、理念、技术障碍,实现路径创新。最后,虽然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儿童友好社区创建行动通用的方式方法,但当我们置身于城乡融合型社区的特殊生活场景,面对城乡儿童的复杂需求差异时,我们还是要不断创新儿童友好社区创建方式方法,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和“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