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A07

打造人车共享的城市街道空间


◇刘少坤(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中国区副主管)

城市街道作为承载城市活动的主要公共空间,正面临交通拥堵及设计不合理衍生出的社会与健康问题。全球普遍存在以机动车为主导的街道和交通系统设计,这种设计范式实际上已很难应对城市人口增长和快速发展的挑战。历史上的城市街道是基于人本需求或人的尺度建设的,直到小型客车的出现,人们才在近代百余年的时间里,营造出适应机动车运行的现代城市街道。然而,“以机动车出行为主”的设计理念也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行人及自行车的使用受到阻隔、公交服务能力降低、交通拥堵、道路使用安全问题、噪声污染等。

总体而言,如今的城市街道设计主要存在以下五个问题。一是过分考虑机动车,忽视了人的重要地位和实际需求,现有的机动车交通系统塑造了现代的城市形态;二是公交优先并未得到真正落实,公交车拥堵现象屡见不鲜;三是街道设计未全面考虑不同地域的气候差异;四是未关注到不同群体的真实诉求;五是缺乏恰当合理的街头经济,城市趣味性有待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城市街道设计可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优化布局:减少机动车出行需求;引导居民更多地选择可持续性的交通方式;提高街道品质,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同时,要遵循八个基本原则:鼓励步行街区发展、优先自行车道建设、创建密集的街道网络、支持高质量公共交通体系、增加城市机动性、建设与公交运力相匹配的高密度城市建成区、规划多功能混合社区、创造短距离通勤的紧凑区域。

构建包容性街道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好的街道设计需要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考虑到使用者需求的设计,才是有生命力的好设计。我们需要从以机动车为主导回归到以人为本的街道空间设计,通过增加合适的过街通道、无障碍设施等,实现人车共享的城市街道空间。